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综合

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的90后,看看他有什么绝活

原标题: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的享受项津90后,看看他有什么绝活

打开三脚架,省政什绝将全站仪快速对中和整平,府专我真不想成为天灾啊一般人需要3分钟完成的后看活仪器架设,张杰仅需几十秒。享受项津

张杰,省政什绝中铁十一局一公司武汉地铁5号线工人村车辆段项目测量队队长。府专

“测量不仅讲究快,后看活更要准。享受项津”在全站仪前,省政什绝张杰用眼睛仔细窥测仪器,府专靠近、后看活远离,享受项津蹲下、省政什绝我真不想成为天灾啊起身,府专一项项调准,一遍遍核对。

干了11年测量,他测放的6万多个点位,无一差错。

“测量是工程的‘眼睛’,每个环节、每次测放必须精益求精、毫厘不差,这就是我理解的工匠精神。”张杰说。

今年7月,30岁的他获评2020年度“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”。

0.3毫米误差的精调,由8小时缩短为4小时

2009年大学毕业后,张杰先后参与沪宁城际铁路项目、京福高铁项目、西成高铁项目等测量工作。

“高铁项目对于测量精度要求最高,在毫米级以下。”张杰介绍,高铁项目测量中,桥梁、隧道、路基段落的轨道精调,直接决定高铁运行是否安全平稳。

为了确保高铁动车能在车站安全停靠,旅客感觉平稳舒适,车站站台与钢轨之间的误差,必须控制在1毫米以下。

在长期的隧道和桥梁模板校正测量中,张杰探索出多种快捷、准确的新方法。

在京福高铁项目隧道施工测量中,他总结出“双导线交叉控制测量”法,高质量、低误差地完成了杆山尖隧道的施工测量工作。

在西成铁路项目施工中,他寻找出符合测量规范、满足施工要求且高效省力的“后方交会”测量放样法,解决了测量精度要求高、点位数量多、人员紧张的难题。

一条120多米长的桥梁结构轨道精调,误差要控制在0.3毫米以内,原本需要7至8小时,通过运用新方法,测量时间缩短为4小时,人员也由原来的3至4人减少到2人完成。

“每一次对测量的细致入微,就是对工程的安全保障。”张杰说。

毫厘必究,挽回巨大经济损失

“一点都不能差,差一点都不行。”这是张杰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他深知,测量工作来不得丝毫差错,失之毫厘、谬以千里。

一丝不苟的测量,让他练就一双慧眼。

2013年,面对国内首座单跨132米钢桁梁施工拼装、横移测量工作,没有经验可借鉴,张杰挑灯夜战深钻研,反复计算与校对。

在一遍遍繁琐计算中,张杰发现了一项测量误差。

这误差看似不起眼,如果不及时改正,将导致落梁时支座不能顺利落入锚栓孔,后果不堪设想。

“测量员一定要对数字敏感。”张杰及时修改孔位,确保横移后落梁准确无误,为公司避免了巨大经济损失。

11年时间里,张杰辗转各地,从陕西到江西,从铜黄高速公路到京福高铁,从百米高墩到长大隧道,6万个测量点、120公里的施工放样线路,无一差错。

他先后在各类大赛中,获得中国铁建“工人先锋奖章”、中国铁建“青年岗位能手”、中国铁建“技术能手”,“全国技术能手”等荣誉。

2017年,刚到武汉地铁5号线工人村车辆段项目时,施工区域拆迁困难,又有大量土方需要平整,结构单体多,测量工作开展十分困难。

为尽快完成控制点复测、场区原地面标高复测工作,张杰白天外出测量,晚上为实习人员讲解仪器操作问题,就这样,两人奋战了一个多月,最终顺利完成了工作。

“现在我的徒弟很多都当上了队长。”张杰说。

(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婷 通讯员 付向东 戴燕)

分享到: